首页 资讯 分类信息 商家 房产 驾考手机端

从前沿技术到产业应用,一文看遍2025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

admin 2025-11-03 18:06 阅读数 13 #科技
文章标签 深圳一文产业

2025年10月28日-30日,2025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AI焕新·显示无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显示与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和创新力量,集中展示新型显示、Micro-LED、OLED柔性屏、智慧触控技术、AR/VR、车载显示等前沿成果,全面呈现了“智能显示+跨界应用”的最新趋势,也为产业链协同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届展会中有哪些亮眼的产品、技术,一起看看在AI席卷一切的背景下,显示行业如何将新的技术与显示应用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示出显示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篇章。

六大技术应用展区,“黑科技”真不少

如果你问我当前触控和显示领域哪些技术是行业热门,那我会建议你直接现场看看这届展会,因为本届展会可以说是紧密契合了当前产业发展的脉搏,从人机交互、智慧出行到前沿材料与封装技术,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呈现了目前AI与现实技术深度融合的突破,其中充满未来感的“黑科技”可真不少。



AI+AR智能眼镜,开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的融合加速,AI+AR眼镜正在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认为,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或许会催生出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也会让AI硬件产生新的突破,而在一众新AI硬件形态中,AI眼镜或许是最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现象级产品的一个,背后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潜力。而在此次展会上,我们就看到了很多相关企业为我们带来其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



李未可在此次展会上为我们带来了其最新的City Air AI眼镜。它采用了轻盈的机身设计,整机重量仅27.6g,配备280mAh容量电池,续航能实现14小时,支持AI智能体WAKE AI 2.0自研大模型,能够实现AI翻译、AI随身记等功能,在商务与旅行的场景将会是它的主战场。



除了City Air AI眼镜,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另一款来自李未可的View AI眼镜。它配备了索尼IMX681主摄像头及4Mic麦克风阵列,采用第一代骁龙AR1平台+WAKE AI自研大模型组合,拥有AI即刻拍、AI随身记、AI随地游、AI随时译四大AI功能,在零级智能体ZeroAgent智能协同加持下,眼镜具备更全面的场景化AI处理能力。



如果说李未可致力于以新的AI大模型打造通用化的AI眼镜新范式,那么同台竞技的大朋VR则将重心放在了细分赛道,希望以更聚焦的姿态来打开AI眼镜的新局面。其最新的AI眼镜搭载“鹰瞳影像引擎”,配备索尼IMX681传感器,支持1秒抓拍、4K拍照及1080P视频录制,并配备了光学防抖与畸变矫正功能,在户外第一视角拍摄领域有独特优势。



除了面向消费市场的AI眼镜产品,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不少为工业场景设计的眼镜产品,比如谷东科技的C系列和H系列智能眼镜。其中以C2000为代表的工业场景AR智能眼镜,融合了AI、5G及物联网技术,在巡检、设备维护及数字化管理等场景应用广泛;专为工业及特种行业打造的H4000则是集AI计算、全息显示、5G物联网于一体,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作业与协同操作。



专为工业场景打造的H4000

与此同时,其他厂商也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亮亮视野带来的LEION HEY2 AR翻译眼镜,作为全球外交官指定产品,凭借其支持百余种语言、高准确率和低延迟的专业翻译功能,精准切入了跨语言沟通的刚需市场;而形意智能则展示了包含“007警用眼镜”到面向个人用户的观影智能眼镜及“视障大模型盲人眼镜”等多款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及场景的产品,展示其作为AI+AR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技术上的广泛适用性。



亮亮视野LEION HEY2

在展会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产业链品牌的身影,比如专注提供硬件开发与量产服务的易天科技,提供XR产业垂直研究与资讯服务的维深信息Wellsenn XR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技术展区

在如今汽车智能化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智能座舱早已成为各家重点投入的领域,而车载显示毫无疑问是智能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本届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技术相关品牌,为我们集中展示了智能座舱如何向着更智能、更具沉浸感的方向发展。



众多展商中,广东睿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其核心展品RH-液晶AI调光玻璃。它将自主研发的纳米分散液晶技术(LC)与自适应AI算法相结合,能够动态感知环境光强和用户习惯实现智能化自适应调光,采用“玻璃-LC-液态/固态分子材料-玻璃”的夹层设计,还有秒级响应速度,能够为用户带来即时反馈的视觉体验,这在车载显示场景中尤为重要。



深耕车载显示的信利光电带来了其创新的“木纹装饰车载空调显示方案”和“车载仪表圆形钻孔方案”,将显示技术与内饰设计融合,为用户提供了一整套“All in Truly”一站式解决方案。





信义玻璃作为全球综合玻璃制造商龙头,通过展示其包含钨丝加热前挡风玻璃、LC调光玻璃及夹层天幕等新型产品,为我们展示了其在汽车玻璃领域的深厚积累,目前已应用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智能座舱的安全与舒适提供了坚实基础。





信义玻璃钨丝加热前挡风玻璃及LC调光玻璃

与此同时,其他厂商也从不同维度丰富了智能座舱显示的内涵。例如中科电墨智能科技的电致调光膜展现了其跨界潜力,不仅能应用于汽车,还能为AR/VR头盔和滑雪镜片提供动态明暗调节。福建和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则带来了防眩光玻璃,通过减少视觉干扰来提升驾驶安全。



官方展示的防眩光玻璃应用场景

此外,航盛电子、天堃光电、英唐智控、日久光电、斯迪克等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了从核心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完整解决方案。



电子纸展区:绿色显示与多元化应用

近些年来,电子纸技术凭借其护眼、超低功耗的特性,正从传统的阅读器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近些年来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我们也可以从各家展示的新技术及产品中直观地看到,电子纸正在向着大尺寸、彩色化、与AI交互结合等趋势发展。



其中,元太科技在本届展会为我们带来了专为户外及数字家外看板广告设计的75吋E Ink Marquee,和以六色电子墨水技术呈现的75吋E Ink Spectra 6彩色电子纸显示器,为零售、广告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低功耗解决方案。



TCL华星为我们带来的是以高画质、健康护眼及节能为特性的31.5"电子纸数字标牌、25.3"彩色电子纸标牌及13.3" 彩色电子纸标牌。由于其双稳态显示特性,使得它们的屏幕仅在刷新时耗能,据介绍一次充电支持3000次画面更新,能够实现长达18个月的续航,彻底摆脱了线材的束缚。



HKC惠科同样带来了其31.5"双面吊挂电子纸数字标牌和13.3"电子纸相框,它们内置可拆装更换的电池,在每天刷新一次的情况下续航分别可达1年及2-3年,加之可连wifi等特性,在商业部署中非常便捷。





实际上,在AI变革的大背景下,电子纸产品正在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生态变革。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像DKE东方科脉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其中一大亮点是大尺寸彩色电子纸显示墙,还有目前已量产的基于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技术的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该模组以塑料基板替代传统硅基,不仅厚度减少80%,更实现了180度的自由弯曲,为电子纸智能穿戴和可折叠设备的未来开启了无限可能。







前沿材料与封装

在其他技术展区中,新设的PLP面板级封装与TGV技术展区,为我们展示出我们国家在先进封装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

沃格光电、三叠纪、齐力半导体、芯友微、海世高、圭华智能等企业展示了高精度扇出型封装(FOPLP)和玻璃通孔的金属化与结构制备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精细与复杂的显示技术应用。

在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技术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成都迈科科技作为玻璃基 TGV该技术的倡导者,在本次展会上展示了其面向算力芯片的2.5D封装玻璃芯板,它的特点是面积大、超薄、高密度,是实现芯粒三维集成的关键组件;一同展示的3D封装玻璃转接板主要用于高性能的三维集成射频及光电微系统,为通信、雷达和数据中心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核心支撑。



2.5D封装玻璃芯板



3D封装玻璃转接板

中国南玻集团作为电子玻璃行业的龙头,展示了其超薄超白玻璃、中铝及高铝玻璃产品,这些高性能玻璃是手机盖板、显示背板的核心材料,据称可媲美同等级的进口超薄电子玻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彩虹集团(邵阳)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展会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国内首条溢流法生产的高铝硅玻璃、锂铝硅玻璃,它们凭借更高的耐刮性在手机、车载等终端应用广泛;一同展示的超薄柔性玻璃,则凭借其硬度和不易产生折痕的特性,为高端折叠设备提供了支撑;能够用于数据存储的磁盘玻璃同样展示了其在特种玻璃领域的深耕,让人眼前一亮。



微显示技术

作为AR/VR、智能穿戴等未来消费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微显示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本届展会的微显示技术展区汇聚了赛富乐斯、芯视元、广纳四维、鲲游光电等行业先锋,集中展示了Micro-LED、Micro-OLED等尖端技术,它们凭借高亮度、高对比度和低功耗等优势,正在为元宇宙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当这些微显示技术致力于在可穿戴设备中创造虚拟世界时,其同源的MiniLED技术也正在大尺寸屏幕上大放异彩。江西沃格光电带来的32寸臻爱闺蜜机和65寸4K高清电视显示器,均采用了玻璃基MiniLED背光技术。前者整机厚度仅6mm,支持万级分区调光;后者则拥有2304个智能控光分区,实现了百万级的超高对比度。





沃格32寸臻爱闺蜜机

AI+显示的新形态

从前沿材料的创新到封装工艺的精进,再到各种显示技术的应用落地,我们看到了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强大活力。然而,一个产业的真正实力,最终体现在其龙头企业整合尖端技术、定义未来产品的综合能力上。在这方面,以BOE京东方为首的行业巨头们,便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AI+显示”的未来范式。



BOE京东方带来了包括BOE AI一体机C100及BOE极智屏系列等在内的一系列展品。其中C100深度融合了多模态AI交互与大模型技术,具备7项行业首发及12项行业领先的应用功能,展示其在AI算法与显示硬件融合的实力,在书写、投屏、会议等多个维度展现了独特魅力。



我们还在展会现场看到了据称是全球首款搭载本地大模型的办公本的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5。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将云端大模型部署至本地,具备翻译、方言识别、转写、会议纪要生成等离线AI功能,在一些需要强调安全性的办公场景中独具优势。



除了国内的品牌以外,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来自韩国的展团。由FlexiGo、SUKWON、VSI、Genicom、BIONEER CORPORATION、GL-TECH、WEVE、AMTE等企业组成的展团,带来了柔性显示器、特种传感器、静电消除装置、银纳米线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与方案,为全球显示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除了来自海内外的展商以外,此次展会还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波兰、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参展者,国际化程度再度提升,不仅彰显了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作为高品质国际展览平台的影响力,也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和合作机遇。







结语:每一块屏幕或许都将拥有“智慧”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将其心中手机的终极形态描绘为一块“充满魔法的玻璃”,而在本届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对未来的描述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而且很大可能不只停留在手机领域。



就我个人而言,本届展会给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融合”二字。AI与硬件的融合、技术与场景的融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在如今这个智能化、AI赋能成为大背景的时代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屏幕,而是搭载了AI大模型的智能终端、懂得思考的汽车座舱、以及能够实现零功耗常态显示的绿色解决方案……



或许这也就是本届展会“AI焕新·显示无界”主题的内涵,显示和触控正在成为AI赋能万物的核心入口和交互界面。 “焕新”的不仅仅是屏幕本身的分辨率与色彩,更是它所承载的功能与价值。但无论是提升生产力的AI眼镜,还是保障驾驶安全的智能座舱,亦或是赋能新零售的电子纸,技术最终仍然都落脚于解决真实痛点,创造商业价值。2025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落下了帷幕,但一个由AI定义的、视界无疆的全新纪元,或许才刚刚开启。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门
最新资讯